第八十一章 信言不美
信言不美 美言不信(诚信的言辞往往不动听, 动听的言辞往往不诚信)。
善者不辩 辩者不善(有善长的人往往不善辩, 善辩的人往往无善长)。
知者不博 博者不知(理解大道的人往往不贪图广博, 贪图广博的人往往不理解大道)。
圣人不积(圣人不会一味为自己积累),
既以为人 己愈有(他越帮助他人,自己越积累);
既以与人 己愈多(他越給予他人,自己越富足)。
天之道 利而不害(天之道,利人而不害人);
圣人之道 为而不争(圣人之道,为而不争)。
注释: 最后一章“信言不美”与第一章”道可道“遥遥呼应;都是悖bèi论。 《道德经》重申其总结的独特(逆常识)的价值观,信善知,善与而多,利而不害,为而不争。《道德经》总结历史有两个相反现象,却都引导历史的走向。1) 物竞天择(天道无亲 常与善人 - 第七十九章);2)劣币驱逐良币(信言不美 美言不信 - 本章)。“道”原意为道路。 但是老子首次延伸出非常抽象的概念“道”。 这种抽象概念难以理解,所以老子多次总结说:“道可道,非常道”,”信言不美,美言不信“, ”知我者希,则我者贵“,”下士闻道,大笑之。不笑不足以为道“。 华夏这个民族也独特,居然1500年(前500年-后1000年)经常有朝代以“道”为根为指导。 学《道德经》,并且需要传播《道德经》:“既以为人己愈有,既以与人己愈多”。这就是良性的正反馈。
唐诗: 天生我才必有用,千金散尽还复还-李白《将敬酒》
诗注:“天生我才必有用” 源于《道德经》“圣人常善救人,故无弃人,常善救物,故无弃物”。 这是李白的心里话: “无论我多么落拓,我永远不会废材的”。 这就是深入骨髓的《道德经》信仰。 “千金散尽还复还”。 这是道德经写的“圣人不积,既以为人己愈有,既以与人己愈多”的经济试验。 李白喝高了。写下这首,醒来以后发现“千金散尽”。 有诗为证。 于是无钱一身轻,飘然而去。 大家拿走了李白的千金,开始发愁,怎么把这千金“还回去?”都成了问题。 后来很久以后,终于完成了这个经济实验。
所以 “天生我才必有用”,这是信仰。 “千金散尽还复还” 这是信任。 李白丢了千金,没有哭闹,没有要求警察捉拿几百号李白的朋友。 那就是所谓“矛盾调节机制很好” 。 没有《道德经》的信仰和信任,没有矛盾调节机制,一个民族命中没有盛唐。